这篇资讯里总共出现了六家线下店铺(一家无名店、两家包子店、一家粽子店、一家炒货店、一家奶茶店),他们分别使用了四种新颖别致的营销手段。
严格说起来,
六家店铺玩了四个不同的营销手段。
这已经远远超出常规的“创业一招鲜”,不过没关系,如果一篇文章能带给读者更多的价值,更好的参考,李济安创业暨《创业致富快报》自媒体是不惜笔墨、乐意而为的。
闲话少叙,
咱们下面一一来看。
1、
开业的新营销手段
选择项目是头等大事。
一般来说,创业者都是先想好了“干什么”,然后再去租赁店面,有条不紊地推进。
但也不乏特例,
那就是看到好的店面先租下来,然后再琢磨应该“干什么”,毕竟旺铺是稀缺资源,过了这个村,没有那个店。
附图这家小店就是沿着特例的逆向思维进一步开展,两行醒目的大字:“一时冲动接了这个店,考虑半天不知做点啥?”
这个老板真没想好干什么吗?
那两行委婉的小字漏了口风:“路过的朋友给点意见吧,毕竟转让费租金挺贵滴,不管做什么都要开业的,暂时先装修着,如果意见采纳,开业当天,有免单惊喜!”
没确定做什么,你瞎装修啥!
显然他是心中有数的。
这玩的不过是一种开业的营销手段。先吸引眼球,先让人注意到我,先预热预热。这明显要比那种常见的“本店正在装修,即将开业,届时全场优惠,敬请期待”之类的广告文案说辞要厉害得多。
2
名称的新营销手段
品牌,
是需要传播和口碑来建立顾客认知的。
而传播与口碑都需要好名称作为引领,心理学实验结果证明:一个好名称会自动激发顾客好感,并且能让人牢牢记住。
特劳特在他的著名营销学著作《定位》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名字就像钩子,企业利用它把品牌挂在潜在顾客心智中的产品阶梯上。
之前,李济安创业也通过《创业致富快报》自媒体写过多篇文章阐述名称(产品名、品牌名、店名、公司名等)的重要性。
看到附图这个案例,
我觉得我们都狭隘了。
你瞧,
“包子叔叔”旁边又来了一个“包子爷爷”。
他们是不是真正的亲属?
有点“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意思!
包子爷爷和包子叔叔谁更厉害?
是吃爷爷的包子还是吃叔叔的包子?
……
虽说都是卖包子,但相比一家跳独角戏,这两家的勾肩搭背,制造出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场景,就特别的诙谐有趣。
以前关于商业名称的实战和理论往往都局限于单店或一家公司的花样,包子爷爷和包子叔叔的出现将之又向前推进了一个营销层次:相邻、相近或多店或整条街。
3
店员的新营销手段
开店自然需要店员,
对一个市场营销管理者来说,终端开店能否成功,店员的作用首当其冲。因为顾客是否购买,多半都来自店员的主观能动性。
相得益彰,
店员形形色色。
有的更加老成持重;
有的更加年轻貌美;
有的更加伶牙俐齿;
有的更加细致入微;
…………
有的换成智能机器人;
更有的直接无人值守;
…………
综合看下来,李济安创业还是觉得附图这个“店员”最有新意,也最能戳到人的心里。
某年端午节,台湾一家小店老板安排一个“店员”在门口卖粽子,这个“店员”身穿单衣,头裹手帕,不言不语,一脸忧郁地望向前方,有种我见犹怜的模样。
此时无声胜有声,
路人见状,忍俊不禁,纷纷将钱投进塑筐。
原来,这个“店员”最与众不同,人家是人模人样,它是人模狗样。
平常人,
我们司空见惯;
机器人,
早已不再稀罕。
这年端午节,
这个人模狗样的“店员”实现了该店自开业以来从未有过的销售翻番。
4
夸奖的新营销手段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每一家商店,
每一个公司,
在广告宣传上都喜欢这样鼓吹自己:世界金奖、中华老字号、驰名商标、十大品牌、央视采访、协会推荐、发明专利、有机产品、各种认证、某某第一、啥啥冠名等等,反正是不厌其烦地往自己脸上贴金。
这反过来说明什么呢?
说明我们吝啬对别人的夸奖和赞美。
因为吝啬,所以稀缺;
因为稀缺,所以珍贵。
以致附图的案例一出现,线上线下一片叫好声。
奶茶店扯出横幅:隔壁的板栗超好吃。
炒货店打上标语:隔壁的奶茶特好喝。
娓娓道来,
浓浓情怀。
既避免了自卖自夸的俗套,
又彰显了邻里之间的友好。
左搂右抱,
非常巧妙。
从头至尾想想:一共六家店铺,玩了四个破天荒的营销手段,俨然自成体系。
这创业一招鲜,
一招接一招,
高,
实在是高!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wk88.cn/22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