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底,居住在青岛城阳区王沙路一小区内的程女士发现家门口新开了一家麻辣烫店。新店开业前三天,商家推出全场半价的活动,一百多平的小店内从早到晚挤满了人,尽管商家为开业活动提前调配了超过10位服务员,现场依然应接不暇。不到晚上六点,因“汤底已用完”,商家不得不提前打烊。
这是老板刘永景创业一年内开出的第三家连锁店,如此开业即“火爆”的情景对他而言也不是第一次遇到。“就因为之前的店生意好才开的新店。”
刘永景的麻辣烫品牌创立于2021年11月,就在当月,海底捞宣布闭店300家。企查查显示,2021年全国共有88.5万家餐企注销,一线品牌如太二酸菜鱼、呷哺呷哺等均放缓了扩张步伐,部分餐企依靠线上外卖业务企图“自救”。餐饮业普遍承压,商场店压力更甚。
当日常必需品的消费场景被限制在社区范围内,习惯了繁华街区的消费者们突然意识到开在家门口的社区店才是烟火生活幸福感的重要来源。在整个餐饮行业“过冬”之时,如刘永景一样的一批社区餐饮品牌逆势而起,生气蓬勃,培育着下一个经济增长点。
从夜市小吃摊到连锁品牌
35岁的刘永景已经是“老餐饮人”了。很早就和几个亲戚一起从家乡山东菏泽成武县一个小村子里走出来,流转于青岛各个夜市,卖过各类街边小吃。积累了丰富的街边小吃生意经验,在一个契机推动下,2021年11月,刘永景在位于青岛市崂山区的某高校内开出了自己的麻辣烫“创始店”。“你看现在这些麻辣烫店叫(人的)名字的特别多”,观察了市场“风向”,刘永景决定用自己外甥的名字为自己的麻辣烫品牌命名。“他的名字比我的听起来更顺畅,顾客更好记”,虽然做的只是高校食堂的档口生意,刘永景默默为日后“做大做强”做着准备。
凭借颇受学生群体喜爱的裹着麻酱的“东北式麻辣烫”,加上潜心钻研熬制的“秘制骨汤底”,刘永景的麻辣烫在相对封闭、人流量巨大且固定的校园里卖得火热。“学校里那家店开起来了,就感觉这个可以出去卖了。”
走出校园,刘永景将目光投向与校园环境类似的社区。2022年7月,刘永景的第二家连锁店在位于李沧区重庆中路的一家大型社区开业,经受住了“社区餐饮三个月新鲜期后必衰退”的考验,10月底,刘永景的妹夫成为第一个加盟商,第三家社区连锁店乘势开张。
“只要生意好,就一直开店。这个品牌肯定要越做越大。”刘永景透露:“前几天旁边一个馄饨店老板看我们生意好,他来吃着也好吃,现在正在找房子,准备加盟。”在这个“寒冬”,刘永景不动声色地扩张着自己的商业版图。
选址的秘密——去城郊社区“拓荒”
扩店节奏看似快,对刘永景来说,每家新店的选址都不敢马虎。
“认准社区”是刘永景的开店原则。除了“创始店”高校店外,两家连锁店所在的社区均位于城郊边缘,这些相对封闭独立的社区超出了核心商圈5公里的覆盖范围。官方公开的数据显示,两个小区住户均达到1000-2000户,入住率高,人流量大,但由于住户集中入住时间均不足4年,周边商业发展尚不完全,餐饮市场饱和度低。
此外,这些以刚需户型为主、开盘价低于2万元/平米的经济适用型社区吸引了大量在青安家落户的年轻人。艾媒咨询统计,2022年中国餐饮消费者群体年龄集中在27-39岁,占比高达60.3%。年轻人聚集的社区藏着对餐饮消费需求的巨大潜力,但社区餐饮商业发展明显滞后于旺盛的消费需求。
调查发现,刘永景入驻的两家社区早期商业形态以传统“夫妻店”、杂货店、小卖铺为主,品类集中在生鲜果蔬、日常用品,规模化、连锁化以及新消费品牌较少,年轻消费群体的多元化消费需求难以在社区得到满足。“小区门口只能买菜,想买点其他的还是得开车‘进城’。”居民程女士表示,条件允许时,每周末开车前往5公里外、甚至10公里外的商场购物、吃饭是家庭固定项目。
商业发展明显滞后于消费需求的社区正是刘永景的完美“拓荒地”。“我把周边的饭店都尝过了,有两家面馆味道一般,还有一家快餐店还行,看着干净卫生点,其他就没了,这边缺吃饭的地方。”第三家连锁店开业前,刘永景曾对社区周边餐饮业态做过详细调查。
“拓荒策略”让刘永景的麻辣烫在区域内几乎鲜有竞争对手。“刚开业做活动的时候很多老人来吃,后面主要就是年轻人。工作日主要是周围商铺上班的人、房产中介公司的员工来吃饭,到周末人就‘乱’了,小区里的居民都来吃,有时候一来就是一大家,坐都坐不开。”店员小李说。
经营人情、提升复购——社区餐饮的打法自成一格
不同于商场对品牌效应的看重,社区餐饮关注的是一两千户居民的“私域流量”。作为居民“开在家门口的食堂”,刘永景认为,“只要人们吃着好吃,服务做好,就会一直有人来吃”,社区餐饮的本质是经营复购。
“麻辣烫深受年轻人喜爱,不过时,比如我们干个面馆可能就不会有现在的生意。”在刘永景看来,做餐饮,选对品类对于持续复购而言至关重要。事实上,在线下餐饮整体遭重创的背景下,麻辣烫正悄悄成为餐饮界顶流。10月25日,证监会官网显示,杨国福麻辣烫拟在港交所发行H股上市的申请已获得核准批复。
麻辣自带口味成瘾性,且麻辣烫作为一种综合了丰富食材、食客自主性强、口味重的食物,是一种比其他小吃更像正餐的“解构式正餐”,既能果腹,“菜品丰富”、“骨汤熬制”又让它看起来更“健康”,因此颇受年轻人喜爱。“想多吃就多点一点,吃得少就少点一点,无论是改善伙食还是健康减脂,麻辣烫都是绝佳选择。”程女士说,开在楼下的麻辣烫是她“不想做饭”的日子里不会厌倦的选择。
来源:视觉中国
除了具有竞争力的“味道”,在服务上下功夫也是刘永景的重要策略。新店开业前三天,因客流量太大,店内出现出餐慢、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刘永景耐心向每桌客人解释并赠送饮料表达歉意,还不忘问一句:“吃着味道怎么样?有改进意见可以提一提。”
为服务好堂食客人,刘永景至今没开通外卖服务。“饭点人多的时候过道里都是人,如果有外卖单子你得看顾客点的什么,得去一个一个挑,店里人一多你都挑不了。”对刘永景来说,与其“贪多”上外卖,企图覆盖更多消费群体,不如专心做好社区内顾客的堂食服务,他坚信,“做社区餐饮就是做口碑,做复购”。
社区里的麻辣烫
谈及未来,刘永景尚不敢设想像麻辣烫巨头杨国福一样上市的野心,但他目标明确:“生意好就一直开店,肯定要越做越大。”
当餐饮新消费品牌把主战场放在一线市场,并在过去一年纷纷出现融资无进展、开店速度放缓等变故,一批社区餐饮品牌却在“闷声发财”。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已有6家社区餐饮品牌开出了百余家连锁店。扎根北京40年的清真餐饮连锁品牌紫光园,凭借“档口+”模式,目前已开出140余家连锁店,平日营业额最高达6万,成为社区餐饮品牌的“典范”;创立23年的社区快餐品牌南城香,也开出了超过120家门店,即便在疫情期间,开店速度也保持着30%的增长。另一方面,包括海底捞在内的一批头部餐饮品牌也纷纷开始布局社区营运,伴随城市发展进程存在多年的社区餐饮或将迎来真正的“黄金时代”。
对刘永景等创业者而言,当品牌加盟达到一定规模后,如何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完善供应链,提升标准化,以及如何应对越来越激烈的社区竞争,都是未来要面对的课题。
但不容忽视的是,后疫情时代,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发生巨变,线下社交减少,物理生活半径一缩再缩,互联网世界热闹非凡,物理世界一再迎来“寂静的春天”。就在此时,这些散落在全国各地的社区或许正在孵化下一个引领时代的超级品牌。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wk88.cn/21182.html